第三章 开始
2.61
第三章开始
“据闻此次考试,刘家那位也来了!”
“可是那位十岁便在诗会上作诗达到‘出县’层次的少年天才?那看来这次童生之位,必然有他一份,我等争夺的名额又少了一个呀。”
“据说这几年他请了名师教导,这次童生文位看来是志在必得了。”
“莫非今日能出现‘达府’,甚至‘鸣州’的诗文?”
……
县,府,州,国,级别递增,乃是天衍大陆的行政区域通用划分标准。
因此相对照的诗文等级为出县、达府、鸣州、镇国。等级越高,消耗的才气越多,相应的威力也越大。
一般而言能达到鸣州的诗词便少之又少,能出一首便已是天赐,至于镇国,更是屈指可数。
沈灵均在队伍中一边听他们聊天,一边与自己脑中的记忆相互映照补充。
十岁就能作诗出县,确实可以称得上有天赋了。别看出县只是最低的等级,要知道,天衍大陆上一辈子都没有一首诗能诗成出县的人多如过江之鲫,数不胜数。
队伍慢慢向前,很快沈灵均便到了文院门口。
朱红色的大门已经被时间沉淀成了黑红色,两个士兵站在门口正挨个检查考生随身携带的物品。
“考牌,考藉文书。”
沈灵均暗自深呼一口气,让自己不要紧皱露出破绽。而后打开随身携带的书箱,将最上面的小木牌和文书取出来递给面前的士兵。
“沈灵均。”
士兵看了一眼考牌和身份文书,对照着上面的画像打量了几番。
户籍上的画像本就是依照她的男装模样画的,自然不会有什么问题。
良久,等到沈灵均心里都快发毛了,士兵才点点头作罢,开始翻看书箱中的物品。
里面不过是一些常规的笔墨纸砚,加上水袋,乾粮等一些必备的考试之物,士兵也没为难,很快检查完毕就将书箱和考牌文书一起递给沈灵均,放她进去。
呼——
总算是过了第一关。
沈灵均心里长舒一口气,幸亏她没有图便宜买别人的户籍文书,而是花光了家底找关系做了一个,不然估计第一关就被发现了。
她跟着前面的队伍进入文院,在广场上静静等候,待到所有考生全部进入之后,便在三位考官的带领下去往圣庙前拜圣人。
沈灵均好奇的打量不远处庄严肃穆的圣庙,这在原主的记忆中可没出现过。
只见最前面是一座将近一人高的巨型香炉,里面已经插上了三只粗香,青烟袅袅,悠然而上。
圣庙之中最中央是一尊孔子圣象,环绕在左右的是六位亚圣圣象,以及半圣的圣牌。
“拜圣人!”
队伍最前方的主考官县令高声大喊,声音在每位考生耳边清晰可闻。
所有人闻言齐齐弯腰行礼,对着孔子圣象参拜。
“拜亚圣!”
众人再次鞠躬。
“拜众圣!”
众人第三拜!
三拜结束,沈灵均只觉得似乎有一股柔和中正的神秘力量瞬间将她洗礼,思维也似乎更加清晰。
这就是文院之中的才气?
她细细感知著身体精神的变化,对考取童生文位又多了一丝渴望。
随后县令正式宣读考场规矩,宣布开考,所有考生依据自己的考牌序号进入自己的考房之中。
“戊二十四卯六。”
沈灵均看了一眼自己的考牌,在一排排小屋子里找到自己的考房。
所有的考房均是坐北朝南,与古华夏的传统科举考试类似,考房极其狭窄逼仄,只能容下一张桌子,一把椅子,一个马桶。
当然,这是县试比较简单,若是到了后面考试不止一天,那考房中还会有一张小床,吃喝拉撒均在这方寸之间。
考生一旦离开考房,便视为考试结束,可以说,这是对心理素质的一次巨大考验。
咚——
咚咚——
开考鼓声响起,衙役开始派发试卷。
沈灵均双手接过道了一声谢谢,而后便开始翻看试卷。
试卷内容基本分为两大部分,请圣言也就是俗称的填空默写以及诗文创作,其中填空默写众圣的经典内容和诗词歌赋更是占了大部分,差不多有三十来页。
难怪要带乾粮,这就是抄也要抄上半天。
沈灵均翻看了一遍在心里吐槽道,而后一边看题目,一边分心点开脑中的金色U盘,输入关键字查找。
“子入太庙,每事问。或曰:‘-------------------’子闻之,曰:‘--------------’”
很快她便在U盘中找到了原文,出自论语八佾篇,子入太庙,每事问。或曰:“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?入太庙,每事问。”子闻之,曰:“是礼也。”。
……
当然,虽然大背景的文化历史与古华夏很是类似,但一些经典名著其中内容还是会有不同之处,而这一点沈灵均也早早考虑到了。
在她决定考童生之时,便让绿荷将考试所需的所有书籍都买了回来,本来是准备研究一下其中内容的不同之处,打算拿出当年高考勤学苦读的劲头临阵磨枪,却不料脑中的U盘却是给了她一个更大的惊喜——
只要是她看过的书,都能一字不差的储存在U盘之中!
这也是她今日对于考取童生文位胸有成竹的底气。
唰唰唰——
沈灵均用笔疾飞,很快便将请圣言的部分全部填的满满当当,哪怕是以她无需思索的下笔速度,用毛笔字写完也用了将近一个半时辰。
她放下手中的毛笔,揉了揉酸痛的手腕,又站起身活动活动筋骨,而后简单的吃了一点自带的乾粮,喝了点水润润嗓子。
等她吃饱喝足休息够了,不远处传来了三声锣响。
当——
当当——
这是考场自带的时间提醒,考试时间已经过半。
她深呼吸一口气,将试卷翻到了最后一页,诗词题。
这是一首命题诗。
毕竟是童生试,要求并不复杂,没有要求平仄和体裁,五言、七言、绝句、词等均可,只要能紧扣主题以及押韵便行。
要求的主题也并不生僻,可以在“秋”和“劝学”两个题目中任选其一。
沈灵均看着题目迟迟没有下笔,倒不是因为题目太难,而是古华夏咏秋与劝学诗词可谓是数不胜数,倒是在为该挑哪个层次的写出来而苦恼。
她在心中仔细琢磨了一下,虽说请圣言部分自己填写八九不离十的是全对,但是她也明白自己虽然继承了原主的一手毛笔字,但毕竟没有经过名师的指导,下笔太软,脂粉气太重,按照惯例评级会降一等。
而这次童生试说不定便是藏龙卧虎,她可不能托大,万一翻船了可就没地方哭了。
沈灵均细细分析了一番,不多时便有了决定。
当然,作为一个考试经验无比丰富的过来人,她准备先在一旁的白纸上大哥草稿,以防出现什么变故。
提笔,沾墨,下笔。
“自古逢秋悲寂寥,我言秋日胜春朝……”
沈灵均一个字一个字慢慢落笔,却不知她每写下一个字,考房上方涌动的才气便浓郁几分。
而这一现象,自然惊动了附近的三位主考官。
“这才气涌动,诗的等级至少出县,若是诗成,甚至达府也不无可能啊!”
其中一位白面长须的中年男子对着身边的县令拱手恭贺道。
这中年男子正是县文院的院君,文院主要负责教化民众以及科举考试,可以说是各地最好的官学。
县令陈牧望着才气涌动的方向,抚掌笑道:“院君谬赞,如今只是才气涌动,还未落定,最终如何,还不可轻下结论。”
“你倒是一向稳重严谨。”院君捋了捋长须笑道。
话音刚落,便只听见一声清脆的鹤鸣,半空中涌动的才气化作金色光芒,一群身姿优美的仙鹤排成一排,整齐的飞过长空,所过之处,洒落点点金光,原本已是枯枝落叶的花草树木竟是如同枯木逢春,几个呼吸间便又长出了新的绿叶和花苞。
“这诗竟有生机之意,看此异象,达府之作无疑了!”
见自己负责的科考出了如此名作,院君自是喜不自胜,转头却见陈县令立在原地沉默,便有些疑惑问道:“怎么,还有何不妥之处?”
“不,不是达府。”陈牧摇摇头。
“这等异象,自然是达府之作,县令可是怀疑吾的眼力不成?”院君闻言有些气愤。
“不,这不是达府之作,这……这是鸣州之诗啊!”陈牧激动的说话都有些颤抖。
“这诗的异象不仅仅是这仙鹤与枯木逢春之意,院君不如静下心来再仔细感受一番。”
院君听闻倒是有些诧异,依据陈牧的说法轻闭双眼,抛去杂念……
不多时,他惊愕的睁开双眼:“这……这鹤鸣声竟然还有增益诗文灵感之效!可谓是我等文人之瑰宝!”
“果然是鸣州之诗!好一个鸣州之诗!”
院君抚掌大笑:“我已迫不及待想要认识此子了!”
县令与院君的讨论,考房中的沈灵均自然一无所知,在她完成这首刘禹锡的《秋词》之时,她便陷入了一种神奇的体验之中。
仿佛有一股蕴含浓郁生机的神秘力量将她重重包裹起来,温暖,惬意,整个人似乎由内而外的洗涤了一遍。
之前原主留下的额头的伤口,以及身心的疲惫,在这一刻都消失得无影无踪,整个人完全恢复到最佳状态。
清风将桌上的纸卷吹开,整首诗露出全貌:
自古逢秋悲寂寥,我言秋日胜春朝。
晴空一鹤排云上,便引诗情到碧霄。
这边沈灵均在考场中一切按照计划顺利进行,另一边,绿荷在文院外却是遇到了大麻烦!
沈家人,找来了!
作者有话说:
说起咏秋和劝学,亲亲们都还记得哪些诗词呢?有人能猜到后面还会出现哪些诗词吗?猜到的小可爱我会为她加更哦!
章节评论(54)
点击加载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