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一章 朱砂荷鱼
27.5
平平无奇的河泥做砚,之所以能成为稀世奇珍,其中最重要的一环,便是烧制。
寻常陶器,胎体大多薄而均匀,器型中空,尚有“炸窑”风险。
而澄泥砚用泥厚实,砚身过厚,烧制时,极易碎裂,最终烧成者,不过十之二三。
宋璃仔仔细细将烧制过程反复看了又看,烧制澄泥砚的温度,比制陶稍高,却又比烧瓷烧低,大约须得控制在1050至1100摄氏度之间,只有精谙烧窑之道的老师傅,才能将温度把握得如此精准。
宋璃自制无法控温,一时间没了主意,还是宋父闻讯,请了擅制瓷器的至交好友,一同参详,斟酌数日,这才终于小心翼翼地将这批澄泥砚坯送入窑中。
接下来,便是古法柴烧。
三日光景,在宋府众人望穿秋水的忐忑中,转瞬而逝。
开窑之日,宋珏冲在最前头,急不可耐地探头向窑内张望,眼见着第一方澄泥砚,便从正中裂成了两半,登时便垮下了一张脸。
“五妹妹,这……”
宋璃虽然早有心理准备,但接连取出的四方砚台,都不是开裂,便是烧焦,她口中虽还在劝慰宋家众人,但自己心中,却依然不免有些暗暗打鼓。
宋父看出儿女们面色凝重,难得并未呵斥宋珏性子毛燥,反倒是拍了拍兄妹两个的肩。
“无妨,若此番当真烧这澄泥砚不成,为父还有一方勾云纹易水古砚,乃是咱们宋氏的传家之宝,或可勉强入了老太傅的眼……”
他一边说着,一边伸手向窑中再去取一方澄泥砚。
触手温润,细腻光滑,如美人骨,如婴童面。
“璃儿,这澄泥砚,似是成了?”
宋父迟疑地将手中那方砚台递给宋璃,正是先前塑成锦鲤之形的那一方。
宋璃脑中,那甜美机械的系统提示音,亦恰到好处地提示道:“恭喜宿主,成功烧制绛州澄泥砚,积分+20。”
她那悬在半空中的一颗心,这才总算是落了地,小心翼翼地接过砚台。
这锦鲤残荷的图案,虽出自她手,可如今亲眼得见,却依旧不免令她惊艳得倒吸了一口冷气。
《砚小史》有云,澄泥砚,入窑一色,出窑万彩。其中,最上者为鳝鱼黄,其次为绿豆沙,又次为玫瑰紫。
然,均不若朱砂澄泥之尤妙。
而手中的这方荷鱼砚,竟恰巧,便是堪称稀世奇珍的朱砂色!
砚身的锦鲤鱼形,色泽绯红,泥质细腻,而砚背陪衬的荷叶,烧制之前,便被她预先着了墨色,此刻黑红相应,荷鱼交辉,张扬明艳,与沉实稳重,相得益彰,堪称巧夺天工。
宋珏早已急不可耐地取了一方“劲松迎风”墨锭:“五妹妹,快些试试!”
宋璃点了点头,再次以笋衣细细打磨砚身后,入笼蒸热,上蜡抛光,直将这方荷鱼砚,雕琢得宛若美玉般无暇,这才凑上前去,轻轻朝着砚堂呵气。
“劲松迎风”墨质最为坚实,磨之不易。
澄泥砚却有呵气生津之妙,发墨极快,须臾,墨便已然成了一池。
宋父亦赞道:“这澄泥砚,质地虽极坚硬,磨墨时手感却软,大有老坑石砚之意,实在有趣。”
试墨罢,砚台上的墨迹,更是一拭即去,墨堂中不留半分墨色。
宋父本还当这河泥烧制的陶砚,定然吃墨厉害,见此情状,更是啧啧称奇。
一窑中,最终只烧成了四方澄泥砚。
最为稀罕的朱砂荷鱼砚,自是要给崔太傅双手奉上的,另一方茂竹翠鸟砚,便赠给提供了河泥,还有引荐之恩的谢如琢。
宋父留下一方苍松叠翠砚,最后剩下的一方云海潮生砚,家中尚有两位读书的儿郎,该如何分配,倒是成了难题。
宋珩道:“珏弟这几日甚是辛苦,这最后一方澄泥砚,非珏弟莫属。”
宋珏却连连摆手:“大哥,你也知道,我读书素来颠三倒四的,这样珍贵的奇砚,若给了我,才是焚琴煮鹤,暴殄天物。”
这副兄友弟恭的模样,看得宋父心中熨帖。
他顿了一顿,慈爱开口道:“珩儿,你四弟所言有理,你便莫要推辞了,收下璃儿所做的澄泥砚,定要一心向学,潜心攻读才是。珏儿,你晚些来书房,将为父将素日用惯了的那方大沱砚拿了去。”
宋珏受宠若惊,自是喜笑颜开。
再说谢如琢,也不怠慢,收到荷鱼砚后,便马不停蹄地送往崔太傅处。
老太傅果然如获至宝,更是将宋璃视作了世间难寻的伯牙,“寸金墨坊”四字匾额,题写得龙飞凤舞,气势颇为恢宏。
崔太傅代言墨坊这消息,不胫而走,待到墨坊正式开张之日,早有诸多一心想着得见大儒惊世之风的士人学子,争先恐后地守在门前。
“掌柜的,莫要卖关子了!快叫咱们瞧瞧,引得崔老太傅出山的这桐烟墨,到底有何过人之处!”
崔太傅正襟危坐在居中的红木太师椅上,大有一副不怒自威之势,令人不敢贸然直视。
而宋璃身为闺阁女子,不便抛头露面,以轻纱遮住了容颜,悄悄躲在他身侧的屏风后。
温良依着她事先的叮嘱,清了清嗓子,端出一只朱漆圆盘,上面端端正正地放着一只锦匣,安置的,正是桐烟徽墨。
“百闻不如一见,任凭我如何巧舌如簧,口若悬河地自吹自擂,也不如诸位亲自提笔试写一二。我家主人有令,今日,凡是对桐烟徽墨有意之人,皆可免费试墨!”
旁边早有小厮,早早地磨好了数池浓墨,供人品鉴。
这“试用装”的桐烟墨,还是宋珏慷慨贡献出了原本属于自己的那一份。
墨坊中聚集的客人,大多不过是为着一睹崔老太傅的风采而来,得偿所愿后,便不愿久留,拔腿便预备要走。
但此刻,听闻不但能免费试墨,墨坊内,也预先安排下了许多桌椅,可供歇息。
且排队等候试墨时,墨坊还免费提供香茶与名为“定胜糕”的茶点充饥,本着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思,倒是当真有不少人,安心地寻了个位置坐下来,想瞧一瞧,这寸金墨坊的葫芦里,到底还藏着些什么花样。
章节评论(7)
点击加载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