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二章 拍卖会场
28.57
宋璃的桐烟墨,落纸一点如漆,色泽油润,墨香浓郁,下笔一试,便令众人啧啧称奇。
试过墨的客人,竟无一例外,皆暗暗心动,性急些的,已然按捺不住,掏出荷包来,恨不能即刻将墨锭收入囊中,回府细细把玩品鉴。
“掌柜的,莫要再卖关子了,你快说说看,如此绝妙的桐烟墨,售价几何?先给我包上四方!”
温良得了宋璃的吩咐,不慌不忙地微微一笑,待宾客们各自落座,这才清了清嗓子,朗声道:“诸位莫急。”
“桐烟墨制取不易,每一方墨锭,都要足足两年光景。物以稀为贵,因此,这定价之法,也同寻常墨锭,稍有不同。”
说话间,已有小厮们,为一众宾客发下手牌。
“这桐烟墨,乃是我家主人遍览古籍,呕心沥血,亲手制成,总共只得了十方,除却赠予家人好友的,如今现货,只有五方。”
“我家主人以墨会友,今日售墨,采用‘拍卖’之法,底价一两银,诸位若志在必得,可自行举起手牌加码。至于这五方墨锭最终花落谁家,便要看诸位的缘法了。”
此言一出,席间不少人登时便倒吸了一口凉气,面面相觑。
寻常读书人家,平日里,买上一套文房四宝,也不过几百文银子。
寸金坊这区区一方桐烟墨,便如此昂贵,哪里是穷书生用得起的!
念及此,不少囊中羞涩的学子,登时便歇了求购的心思,悄悄起身离席。
宋璃也不意外,她这桐烟徽墨,有“一两黄金一两墨”之名,更何况又有谢如琢和崔老太傅这两尊行走的活招牌,本就不预备走物美价廉的亲民路线。
小厮们早就被宋璃耳提面命过,对这些先行告辞的客人,依旧恭敬客气,谦逊地将人送出铺子,还每人赠了一包定胜糕当做伴手礼。
再回到寸金坊时,拍卖会上的气氛,已然如火如荼。
“我出三两银子!”
“我出五两!”
“六两!”
富贾豪绅们加价的声音,此起彼伏,人声鼎沸。
第一方桐烟墨,最终以十两银之价,被平江城内一位喜爱丹青的员外郎收入囊中。
未能如愿的宾客得了经验,第二方,便有人直接按十两起价,且这桐烟墨,每卖出一方,便少了一方,待拍到最后一方时,竟足足叫到了百两之数。
如此天价,听得青萝咋舌不已。
“小姐,若早知道桐烟墨如此贵重,青萝哪怕是锤断了手臂,也绝无半分怨言!”
宋璃揉了揉她的头发,微微一笑。
今日这些客人如此争先恐后,一来,是桐烟墨的确品质不凡。
二来,也有崔太傅坐镇之功。
凡是今日拍卖会上购墨之人,皆可获赠崔太傅题写的扇面一幅。单此一条,便是无价之宝了。
宋璃同崔太傅商量赠墨宝之时,这老先生起先不肯,皱起眉头冷哼道:“老夫的笔墨,岂可随意予人?”
宋璃柔声劝道:“阿璃只有卖墨得了银子,才能继续研制添加了冰片,金箔,珍珠等名贵药材的八宝墨,老太傅,求您就看在桐烟墨的面上,帮一帮阿璃。”
崔太傅想了一想,确也是这道理,心下虽难免还有几分不情愿,却也终究还是板着脸,提起了羊毫斗笔。
十两银的,便只写“慎独”二字,二十两银的,有“惜墨如金”四字,那豪掷了百两的,更是得了四句诗文,喜不自胜。
五方桐烟墨,顷刻间便已售罄,未能满载而归的宾客,难免羡慕得红了眼睛,忙拉住温良追问。
“温掌柜,下一批徽墨何时可以售卖?”
温良据实以告:“还要约么两年的光景,不过,诸位若是志在必得,也可随时预订。”
“第二批桐烟墨,将不再实行拍卖制。统一售价为每两墨十两银,但将不再赠送崔老墨宝。”
“今日购墨的五位客官,即日起,成为我寸金坊的终身至尊会员,寸金坊日后每次推陈出新,待崔太傅品鉴后,都会第一时间将试用装送至诸位府上,诸位试墨后若满意,可享受八折会员价购墨。”
此言一出,原本还暗暗有几分后悔,不该这样早便出高价购墨的那五位客人,登时笑逐颜开。
又有人追问道:“那我若是今日便预订,又有何说法?”
温良慢条斯理地介绍道:“桐烟墨制取不易,每次至多可出三十方,客官越是提早预订,自然也能越早取墨。今日预订,同样可成为寸金坊的终身会员,享九折购墨优惠和免费试用资格。购买现墨,则不享受优惠,还请诸位见谅。”
有几个性情爽快的,当即便付了银钱,还有些宾客尚在踌躇,寸金坊也不催促,始终笑脸相迎,令人心中十分熨帖。
待所有客人散尽,宋璃这才从屏风后走出来。
温良忙为她斟满一杯热茶,将今日订购桐烟墨的名单,一一交给宋璃过目。
“小姐,今日的五方桐烟墨,共售出二百四十两银,另有十五人下订,总计三百九十两。小姐这从商之材,比起夫人,简直有过之而无不及!”
温良满面红光,看向宋璃,难掩眼中的兴奋与欣慰。
倒是崔太傅,不以为然地冷哼一声。
“一群目光短浅的庸才!如此绝妙的桐烟墨,世所罕见,只要十两银,竟还要犹豫?若是将此墨送往京城,莫说十两,便是要价百两,客人们必定也是趋之若鹜!”
他听闻只有十五人下订,只当是平江的士人不识货,为宋璃鸣不平。
宋璃却只是胸有成竹地微微一笑。
“老太傅莫急,京城不乏钟鸣鼎食的百年世家,平江小城,自然无法可比。十两银不是小数目,读书人两袖清风,要再三斟酌一番,也是情理之中。”
她顿了一顿,又道:“不过,我敢断言,今日,只是个开始。”
五方桐烟墨售出后,那几位买主,回府后必定广邀宾客好友,前来品鉴。
且今日的拍卖会上,城中的读书人,大多都前来试过了墨色,这桐烟墨,已然在平江城内,有了名声。
酒香不怕巷子深,她敢笃定,不出五日,桐烟墨必能在整个平江,成为炙手可热的新宠!
章节评论(5)
点击加载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