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四章 春日诗会
63.16
经此事后,章氏墨坊总算消停了许多,就连那素日张扬的章元魁,在书院时,亦安分了不少。
寸金坊的生意一日红火过一日,宋府上下,自然人人欢喜。
只是宋瑾,愈发闷闷不快。
宋珏心中记挂,散了学后,特意带了她素日喜欢的茶点来看她。
宋瑾吩咐青蔷看茶,却神色凝重,低声问道:“珏弟,阿姐问你一事,你莫要欺瞒阿姐。”
“母亲竟当真将寸金坊过给了阿璃?”
宋珏随手捏了一块点心,正狼吞虎咽,听着宋瑾的问话,满不在乎地点头:“那是自然,若非如此,官差们也不至于找上门来,硬要阿璃走上这一趟。”
他口齿不清,含混地笑道:“如今,放眼整个平江城,谁人不知,五妹妹小小年纪,便独自经营起了偌大的一家墨坊,冰雪聪明,是个极有本事的!”
他丝毫不掩饰对宋璃的赞许之意,却不曾察觉,宋瑾眼中妒意渐盛。
她没了闲谈的心思,冷冷地将茶盏重重放在桌上。
“呵,我先前便只道父亲偏心,却不想,竟到了如此地步!”
“阿璃还那样小,父亲便早早为她置办下了私产嫁妆,真是……真是!”
她忿忿地握紧了拳头,宋珏鲜少见她如此恼怒,忙劝道:“阿姐莫恼,父亲素来最是一视同仁的,阿姐万万不可如此揣测父亲……”
他软言宽慰了几句,却又自觉不对,想了一想,又道:“阿姐,这寸金坊,本就是母亲的陪嫁,是人家孟府的私产,母亲哪怕便是将全部身家,悉数交给阿璃,也是无可厚非之事……”
他话方说了一半,便只见宋瑾那涨红的小脸上,已是泪水涟涟。
“阿娘离世时,珏弟你尚小,是阿姐日日忧心,唯恐继室苛待。阿姐一个女儿家,最多不过是嫁妆单薄些,被夫家看轻,倒也无碍……”
“可珏弟你读书科考,为官娶妻,哪里不用银子?阿姐还不是为了给你谋上一个好前程?”
她神色戚戚:“阿璃尚年幼,父亲母亲便偏心至此,珏弟,你我姐弟,日后该如何自处啊……”
宋珏觉得她所言,似是而非,隐隐有些不大对头。
但他自幼便同宋瑾一道,被养在祖母膝下,姐弟两个相依为命,自是见不得阿姐如此凄苦的,来不及细细琢磨,便忙道:“阿姐放心,父亲已允准了我,同五妹妹一起经营寸金坊,阿珏定全力以赴,令父亲欣慰!”
宋瑾看他这副雄心壮志模样,心下愈发无奈。
“珏弟!你的前途,是高中状元,入朝为官,岂可同商贾为伍!更何况,那寸金坊如今已然是阿璃囊中之物,你哪怕再尽心竭力,还不是为他人作嫁衣裳?”
见宋珏张口还欲辩驳,一副冥顽不灵的模样,宋瑾没了心思,恹恹地靠在软榻上,微眯起一双美目,摆了摆手。
“罢了,我有些乏了,你且回去仔细温习功课吧……”
待宋珏走后,她方才欠起身来,长叹一声。
“三小姐,四公子只是少年意气,您一番良苦用心,假以时日,他定会明白的。”
青蔷软言相劝,宋瑾饮了一盏甜茶,良久,这才缓缓点了点头。
“罢了,罢了,珏弟是个心性单纯天真的,不懂后宅之中的手段,我这做阿姐的,却不能眼睁睁看着他遭人算计……”
她顿了一顿,又道:“父亲现下如此偏心,不过便是因着二姐姐制得了绒花,五妹妹又得老太傅青眼。”
“我本不愿同自家姊妹争抢,事事避让,但如今,父亲偏心继室子女至此,为着珏弟的前程,我也少不得要全力以赴了。”
“只要我凭借诗文才情,在平江城中得占一席之地,父亲想来,必定也会对我们姐弟二人,另眼相待。”
青蔷笑道:“小姐饱读诗书,才女之名,谁人不知?您此番出手,必定不鸣则已,一鸣惊人!”
宋瑾莞尔一笑,神色总算舒展了几分,这才柔声问道:“青蔷,前日文瑶郡主送来的花帖何在?”
青蔷忙双手捧过一纸素笺,笑道:“文瑶郡主最是惜材,此番广邀平江贵女赏花,小姐若是在此春日诗会上,得郡主赏识,必定也能令老爷面上增光!”
宋瑾点了点头,亦道:“不错,五妹妹连日不务正业,只知一味摆弄那些古怪玩意,荒废了课业。借此番春日诗会,也可叫她知晓,闺阁女儿家,却不潜心钻究琴棋书画,诗文女红,日日风风火火地抛头露面,成何体统?”
青蔷知道自家小姐的心思,涟涟点头笑道:“还是小姐思虑周全,文瑶郡主性情最是和善,想来纵然五小姐有言行不当之处,也不会过多责难。”
“若能在这赏花诗会上,叫五小姐明白,宋家女儿当以女德为重,也算不白费您的良苦用心。”
宋瑾将那纸素笺递给她,柔声道:“青蔷,将这花帖送至二小姐和五小姐院中,邀她们与我同去。”
这位文瑶郡主,本为宗室之女,幸得太后怜惜,自幼养在膝下,与天子日日相伴,最是兄妹情深。
后又嫁与言国公为妻,是这平江城中,最为显赫的权贵。
文瑶郡主饱读诗文,还曾得崔太傅指点,自视甚高,素来不屑与庸才为伍。她举办的这春日赏花诗会,自然也不是甚么人都能来凑热闹的。
宋瑾仗着在平江城中,略有几分“才女”声名,才得了花帖,现下见她有意提携姊妹们,宋父顿感欣慰,自然允准。
宋琅道:“多谢三妹妹好意,只是我天资愚钝,不善诗文,若是去了,只怕反倒是贻笑大方,叫郡主笑话。”
宋父想了一想,次女性情温婉,少言寡语,便也点头道:“那便只教璃儿与瑾儿同去吧。”
“还请夫人,为她们姐妹,裁制几套新衣,文瑶郡主府上贵女如云,门楣甚高,宋府虽并非大富大贵,但也不可令人看轻了我宋家女儿。”
孟氏欣然应允,不多日,便将春日的轻衫衣裙,送至宋家兄妹五人的院中,首饰钗环,亦为三位姑娘各自添置了一套。
章节评论(6)
点击加载下一章